物性盐味咸,过食伤肺,发嗽哮喘。「旋覆花汤主之」一句,亦必是错简。
<目录>卷三\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宜利小便,发汗,五苓散主之。清者阻于上升,故头眩;浊者阻于下降,故小便难也,此皆欲作谷疸之征。
五者相须,故能出五音而宣达远近也。今热药冷饮下嗌之后,冷体既消,热性便发,情且不违,而致大益,此「内经」之旨也。
肠间有水气,则湿渍中焦,津液不为灌溉,故口舌干燥。尤怡曰:此下焦阳弱气冷,而水气不行之证,故以附子益阳气,茯苓、瞿麦行水气,观方后云:腹中温为知,可以推矣。
好外交而不内附者,阳之性外也。婴儿初生,先用剪刀向火烘热,剪断脐带,次用火器绕脐带烙之,当以六寸为度,不可过为短长,短则伤藏,长则损肌断讫,又用烙脐饼子安灸脐上,以防风邪外入,随用胡粉散敷脐带间,用软绢新棉封裹之,以避尿湿风邪,如药不备,即以细熟艾一块,照根据前法封裹。
或云:文蛤即今吴人所食花蛤,性寒味咸,利水胜热,然屡试而不效。以此推之,在喉、在会厌、在舌、在齿、在唇之故,当有别也。